戀人絮語初閱

漫長的沉睡、亦或是小寐

  符號學大家羅蘭‧巴特的著作。手上拿的這本是百年誕辰紀念版,也就是說它已經躺在我的書櫃中幾近五年之久。當初正值中二氣息還尚未完全消退的年紀,看到書封上又是不明所以的「符號學」、又是一個勁地吹捧,但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推薦詞、又是明明線條很簡單,但卻引人遐想的封面設計,重點還是精裝版。總而言之,就是這麼剛好,這本書的外在完全打到我當時的中二之魂,就是想把它買來看看葫蘆中到底是賣了什麼。結果可想而知,它就這麼躺在書櫃中將近五年。

  我只能用「天書」來形容當時的感想。現在想想,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太早買了。一是當時的我根本沒有耐心慢慢品味書中的各種象徵意義以及其中所流露表達的情感,再來最殘酷也最關鍵的事實是那時的我根本沒經歷過這些事,自然沒有可能對裡面的內容產生共鳴(哭)。

「我沉醉了,我屈從了……」

身心沉浸。戀人在絕望或滿足時的一種身不由己的強烈感受。」

  最近在整理書櫃時偶然發現這本看起來仍是奐然如新的書,原本只是無意識地拿起來隨手翻翻,但是在看到第一頁的第一段時,霎時我仿佛看見作者在面前緩緩抬起手,伸出食指,直指我的鼻樑,無聲地表達「這就是你!」

  我相信我不會是唯一一個有這種感受的人,因為其實在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跳過的序言中就揭露書中的內容會「設法讓人聽到他聲音裡的某種非現實的,即難以捉摸的東西。」在我的理解,這即是我們腦海中飄盪的種種思緒、內心中蘊含的各種情感。所以書名中的「絮語」不儘儘代表書中的內容的確像是很多片段的組合,另一方面也恰恰符合我平常的生活習慣。在心緒繁雜的時候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語,一是理清當下的思路,再來也有點找個地方訴說的感覺。這本書就有點像是反過來做——透過各種像是作者在喃喃自語的文字,反推回我們可能經歷過的不同情境。所以在閱讀這本書時就不再只是理解其中的字句,而是先看作為提綱的小標題,對於接下來要出現的情境做好準備、蘊釀。之後便潛入作者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再結合自身的記憶,翻攪大腦,一路追溯,追溯回過往的自己,感受作者營造出來的情感,回憶自己當下飄盪的思緒。腦中的畫面交織那些畫面之外、不可明狀又難以捉摸的東西,變得更加鮮明、更加栩栩如生,仿佛作者給我們的過往加了各種濾鏡。

真正意義的「初閱」

  寫完這篇文章時我其實只看完了正文的前兩頁,可以說是真正熱騰騰剛出爐,但是卻連書都還沒摸熱的「初閱」。然而因為我實在是太受衝擊,加上本書片段化的內容,閱畢勢必要耗費不少時間。等到那時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最初的感動。為了抓住這些可能轉瞬而逝的思緒,還是應該先將之記錄下來才是。

留言